電鑄標牌是一種通過電化學沉積金屬(如鎳、銅等)來制作精細標牌的工藝,其成品具有高精度、立體感強、耐候性好等特點。以下是電鑄標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要點:
1. 模具設計與制作
材料選擇:模具(陰極)通常使用不銹鋼、銅或光敏樹脂,需確保表面光滑無瑕疵。
圖案精度:模具的圖案設計需清晰,邊緣銳利,避免細微線條模糊(尤其是文字或復雜圖形)。
導電層處理:非金屬模具(如樹脂)需噴涂導電層(如銀漿、化學鍍銅),確保均勻覆蓋,否則會導致沉積不均。
2. 電鑄液配置與管理
成分控制:
金屬離子濃度(如硫酸鎳、硫酸銅)需穩定,避免雜質污染。
添加劑(光亮劑、整平劑)比例要精確,否則影響表面光潔度。
溫度與pH值:
溫度通常控制在4560℃(依金屬類型調整),pH值需定期檢測并調節。
過濾與循環:電鑄液需持續過濾,防止顆粒物附著在標牌表面。
3. 電鑄工藝參數
電流密度:
電流過大易導致沉積層粗糙、邊緣“燒焦”;過小則效率低,可能產生多孔結構。
一般采用階梯式電流(初始小電流活化,逐漸增大)。
時間控制:
沉積時間根據標牌厚度調整(通常0.10.3mm),時間不足易導致強度不夠,過長則增加成本。
4. 后處理關鍵步驟
脫模:
金屬模具可通過機械分離或化學溶解(如鋁模用NaOH溶液);非金屬模具需小心剝離,避免損壞標牌。
清洗:
徹底去除電鑄液殘留,防止后續腐蝕(尤其需中和酸性/堿性物質)。
加固與鍍層:
薄壁標牌可能需背面填充樹脂或電鍍鉻/金以提高硬度和耐腐蝕性。
表面處理:
拋光、噴砂或電鍍(如仿金、槍色)需根據需求選擇,注意保護細節。
5. 常見問題與對策
麻點或針孔:
原因:電鑄液污染、氣泡附著。對策:加強過濾、增加攪拌或超聲波震蕩。
邊緣毛刺:
原因:電流密度過高或模具邊緣導電層過厚。對策:優化電流,檢查模具邊緣處理。
分層或起泡:
原因:前處理不徹底(油污或氧化層)。對策:加強模具脫脂、活化工序。
6. 安全與環保
防護措施:
操作人員需穿戴防酸手套、護目鏡,避免接觸電鑄液(含氰化物時需嚴格管理)。
廢液處理:
重金屬廢液需集中回收,不可直接排放,符合環保法規。
7. 質量控制
檢測項目:
厚度(測厚儀)、附著力(百格測試)、表面光潔度(顯微鏡觀察)。
批次一致性:
定期校準設備,記錄工藝參數(溫度、電流、時間等)。
通過嚴格控制上述環節,可確保電鑄標牌的金屬沉積均勻、細節清晰,并具備良好的機械性能和美觀度。對于高要求場景(如汽車徽標、奢侈品標識),建議進行小批量試產驗證工藝穩定性。通過電鑄工藝做出來的鎳標牌結實耐用,而且具有立體效果,表面可定制鏡面、拉絲、網紋、磨砂、霧面、斜紋等多種效果,耐刮擦防氧化耐候性強,這也使得鎳標牌在市場上受到眾人的青睞。